分享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31日 
推进实施“服务交大”战略 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传媒研究院整合校内外、行业内外相关研究资源,重点聚焦“出版理论与产业研究、主题出版研究、数字出版研究、学术出版评价以及传媒战略咨询”等理论问题,重点探究出版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未来趋势、出版编辑队伍的优化建设等实践问题,在出版战略研究、资政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智力支持作用,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科研实力、人才队伍与创新成果。

 

推进实施“服务交大”战略 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专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党委副书记李芳

■ 本报记者 张 隽

 

7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顾锋与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昊,教务处处长杨颉,资实处处长蒋兴浩,研究生院副院长归琳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进行专题调研。会上,顾锋谈到,2022年是出版社教材建设元年,应着重推进实施“服务交大”战略,围绕大学出版,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教材建设,做好精品教材的深育和推广。举全社之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拓展出版社教材出版和教材融合发展业务,为全面助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推动“双一流”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那么,上海交大出版社将围绕哪些方面重点发力?下半年及未来将如何调整工作计划?为此,《中华读书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上海交大出版社社长、党委副书记李芳。

 

 

 

“十四五”重点图书出版彰显“交大特色”

2021年8月,教育部社科司公布了2021年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入选选题名单,上海交大出版社《两个身份一个信仰》《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新中国》《渔阳里2号——初心在这里破茧》3种图书入选该名单,入选数量在本次参评的全国高校出版社中排名第二。上海交大社“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建设思路的重点,就是突出“交大特色”。

李芳谈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做好主题出版工作是时代赋予出版工作者的使命。上海交大社在主题出版领域做了一番有益的探索,不少主题图书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均取得不俗成绩,如“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系列、《查医生援鄂日记》《科技成就中国》等好书,并逐渐把“紧扣时代特征凸显上海特点 弘扬交大特色”作为出版社主题出版发展方向,聚焦主责主业,做强主题出版。

上海交大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结合地方优势资源,凭借母校深厚的学术底蕴,深耕学术出版,先后策划出版了“钱学森系列图书”“大飞机出版工程”“海洋强国出版工程”“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能源与环境出版工程”“东京审判出版工程”“精准医学出版工程”等大型学术出版工程,在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学术类主题出版品牌,赋予主题出版更高的学术含量和学术水准。

上海交大社努力推动主题出版工作在新起点新征程上取得新成效。比如,紧扣大飞机专项,在C919即将交付之际,基于ARJ21和C919等型号研制实践,策划出版“商用飞机系统工程系列”“民机产业研究系列”,展示国产大飞机阶段性的研制成果。除此之外,还相继组织策划“智能医疗器械”“未来能源技术系列”“软体机器人研究前沿系列”,以展示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在新征程中取得的成就。

基于交大学术优势板块,上海交大社积极策划“国之重器”系列、战略科学家系列等主题出版通俗读物“国之重器”系列围绕大飞机、北斗、雪龙号等国之重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展开策划,如2021年推出的《雪龙探极: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史》,及今年推出的《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新中国》《翱翔:中国大飞机在崛起》等主题出版图书,以及后期将陆续推出的《中国深度》,都是为了反映国家在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在其中展现的精神面貌。

防控疫情,守护阅读贡献出版力量

2020年以来,出版行业受新冠疫情影响大,面临的困难也多。今年上半年,上海又经受了几个月的疫情。李芳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大学出版社,上海交大社考虑更多的仍然是社会责任。

李芳告诉《中华读书报》记者,上海交大社是率先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电子资源的出版社之一,在“慕知悦读”APP 阅读平台上免费开放300多种电子图书、有声读物、语言点读、视频微课等优质资源,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高校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精神食粮,帮助他们掌握防疫知识,畅游悦读空间,共同打赢这场防控疫情攻坚战。

2020年疫情以来,上海交大社结合自身优势,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敏锐的出版意识,积极策划出版了疫情防控的系列图书,比如《查医生援鄂日记》《新冠肺炎防治精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公众心理援助操作手册》等。其中《査医生援鄂日记》出版后迅即受到各大主流媒体的重点宣传,现已有报道、专访、评论超过百篇。《查医生援鄂日记》在受到中国媒体的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吸引了外国出版社的目光,目前已输出9个语种,其中日文版输出给日本最负盛名的出版机构之一岩波书店,这是该出版机构近年来首次从中国引进图书版权。此外, 《新冠肺炎防治精要》的中文版自出版以来,以其专业的内容获得了众多国外出版商的青睐,目前已输出英语、日语等5个语种版权。该书英文版作为全球医护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于2020年11月初全球首发,这是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唯一引自中国医学研究者关于新冠防治的专业著作。英文版的全球出版将向世界各国提供中国抗疫经验与智慧,助力世界人民战胜新冠疫情。

2022年3月疫情再度来袭,上海交大社领导班子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响应,成立由党委书记、社长为组长的疫情防控专班,由专人负责协调疫情防控工作。在保障员工安全的情况下,不耽误出版社业务开展。上海交大社党委及时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及全体党员学习相关疫情防控精神,组织线上讲座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特殊时期大家的焦虑情绪。同时,上海交大社还携手上海市社会心理学会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委会、无锡市教育发展学院等多家主办单位,联合多位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及教师,打造“坚毅守护少年行”“疫路行·心有爱”等疫情防控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公益讲座,旨在为各位家长及同学提供有益的心理辅助、心理疏导,让大家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当下的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同时全面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传播正能量。迅速启动交大出版社官网、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战疫宣传,调整宣传重点和计划,紧跟政府和学校的步伐,充分利用出版社现有资源,推送了一批又一批健康、医疗、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经典书籍,用阅读的力量、知识的引导,帮助读者消除恐慌,不传谣、不信谣,对疫情期间的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教材建设迎来新格局、新趋势

自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重要论述以来,教材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上海交大社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获得了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种)和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2种)。这是与上海交大社在教材建设上的努力和积累,以及母体大学在教材建设方面的重视和投入分不开的。

李芳谈到,为持续助力和支撑学校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上海交通大学及交大出版社的教材建设品牌,激发教材出版的积极性,提升教材出版质量,上海交大社于 2022年2月成立教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社内教材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组建教材出版中心,整体统筹、协调出版社高等教育教材出版工作。 2022年5月,上海交大社设立教材出版基金,专项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研究生层次各专业及基础课程优秀教材出版,重点面向上海交通大学的名师、名课、名教材。多年来,上海交大社在我国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教材的建设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普通高等教育教材方面,出版了多种国家级精品课程使用教材:大学数学系列(12种),大学物理系列(5种),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列(9种图书)。新核心英语系列是全国首套以“学术英语”为特色的大学英语教材(100余种),累积销量达千万册,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列12种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图书,1种为上海市市级资助出版精品教材。高级航运人才培养工程系列中10种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0种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在港口与物流管理系列中,11种为上海市交通运输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自1990以来,上海交大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教材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及省市级的教材图书奖项,包括获国家及部级奖项 33项,获华东地区奖项103项,获上海市及其他省级奖项30项等,十余本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船舶原理(第二版)》上册、下册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

在职业教育教材方面,上海交大社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了职教图书事业部,是国内较早成立此类机构的出版社之一。与教育部职成司、人社部及各骨干高职院校合作多年,组织出版了大量高职教材,为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核心高职英语系列教材以及《模具制造工艺项目教程》《会计学基础》等102种教材入选“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新核心高职行业英语》《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等88种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一带一路”选题

成为“走出去”新亮点近日,商务部公示了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名单,上海交大社成功入围2021-2022年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全国65家出版社入围该名单,其中大学社12家。这也是上海交大社第四次入围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据李芳介绍,随着国家出版“走出去”战略的不断发展,上海交大社将国际化作为其四大发展战略之一,做好顶层设计,调动全社力量,专门设置国际合作部,配备6名专职工作人员,致力于专业化、同步化、系统化搞好版权贸易与国际合作工作,近年来在版权输出和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注重版权输出质量的前提下,2019-2021年交大社累计输出版权近300种,已扭转出版社版权贸易逆差。累计近200种图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以及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多种图书被评为“全国优秀输出版图书”,在全国大学出版社名列前茅,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学术界和出版界的赞誉和认可。

2014年,上海交大社主动策划了《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成为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新成果。上海交大社先后输出该书英、日、韩、阿尔巴尼亚、阿拉伯、蒙古6个语种版权, 《新闻联播》予以重点报道。2016年1月在印度新德里世界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上举办英文版首发式,5月布拉格国际书展上,该书被捷克斯特拉霍夫图书馆永久收藏,同样在5月美国书展上举办英文版新书研讨会暨电子版输出签约仪式,6月在韩国首尔国际书展上举办韩文版推介会,11月又在罗马尼亚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上亮相,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和语言风格的重要图书,引起海内外读者的高度关注。 2018年,《平易近人》(外交卷)出版,目前已累计输出19个语种。最新出版的该书泰文版在2020年泰国书展上亮相,并迅速入选书展畅销书榜单。

近年来,上海交大社与爱思唯尔、施普林格、德古意特、剑桥、劳特里奇、博睿、威立等国际主流学术出版商深化战略合作,输出一系列原创高水平学术著作英文版权,向世界传播中国顶尖学术成果。主要版权输出项目包括:向爱思唯尔输出《大飞机出版工程》(26种)《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10种),其中《新冠肺炎防治精要》一书英文版是爱思唯尔唯一一本引进自中国医学研究者的学术著作,近期与其成立联合医学出版中心;与施普林格合作出版《中国工程技术前沿系列》《转化医学出版工程》和《能源与环境出版工程》等150多种科技类专著;向德古意特输出《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8种);向剑桥社输出《海洋工程和科学前沿系列》(5种)《东京审判:中国的记忆与观点》(入选剑桥中国文库);向劳特里奇输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学系列》(7种)《应用语言学研究前沿系列》(10种);向威立输出《除湿剂超声波再生技术》,等等。

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拓宽版权输出的地域和语种范围,2015年以来上海交大社与印度、俄罗斯、泰国、土耳其、越南、阿拉伯、阿尔巴尼亚、菲律宾等地出版业加强合作,着力开展一带一路“走出去”工作。主要版权输出项目包括:向印度输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案例丛书》(22册)《江南建筑文化系列》(5册),向泰国输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向土耳其输出《一日看尽长安花》,向越南输出《服务外包与中国发展路径选择》,向阿拉伯地区输出《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等等。2017年,上海交大社与印度知名出版社在印度新德里成立“中国——南亚科技出版中心”,集中输出一批介绍中国大飞机、深海开发、转化医学等代表中国科技创新成果的著作。该中心还入选了国家丝路书香工程国际合作类项目,并被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第一批中心出版的“中国重大科技创新文库”7种书在 2019 年的印度新德里世界书展上首发。2018年,上海交大社还与越南河内国立大学出版社建立了联合编辑部; 2021年,与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社联合成立海上丝绸之路出版中心,进一步深耕本土化出版。

行业实践与出版研究“两手抓”

除了积极投身出版业务行业实践,上海交大社也非常重视出版研究工作。早在 2015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下,上海交大社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通力合作,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传媒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

李芳告诉《中华读书报》记者,近年来,研究院整合校内外、行业内外相关研究资源,重点聚焦“出版理论与产业研究、主题出版研究、数字出版研究、学术出版评价以及传媒战略咨询”等理论问题,重点探究出版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未来趋势、出版编辑队伍的优化建设等实践问题,在出版战略研究、资政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智力支持作用,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科研实力、人才队伍与创新成果。

研究院成立以来,研究、编写并出版了《2019外文图书引证报告》《2020年英文科技学术图书引证报告》等多部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报告及图书,进一步丰富了出版理论体系。其中,在2019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发布的《2019年外文学术图书引证报告》为国内外第一份年度外文学术图书引证报告,弥补了国内外学术图书及学术出版机构定量评价的空白,被《中国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十多家重量级媒体进行了报道或转载,为促进学术图书资源的传播、推广和利用起到了促进作用。

此外,上海交大社也积极发挥研究院专家智库优势,积极开展编辑队伍人才培训,服务国家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编辑人才队伍培养。2022下半年,上海交大社将联合研究院和交大媒传学院等计划启动出版高端学术论坛——元济讲坛,将邀请十余位出版业内知名专家分专题地面向出版行业编辑和学生主讲出版政策、行业实践、融合出版、主题出版和古籍出版等多个出版领域的课程,在培养编辑人才队伍的同时,更为高质量原创选题策划、内容成果的精品化、精品生产机制等方面积累研究经验。

弘扬交大红色血脉打造“书香党建”品牌

2021年6月,上海交大社举办了庆建党百年红歌赛。8月,上海交大社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以“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为主题的专题集体学习。上海交大社在加强党的领导、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方面可谓站位高远,亮点纷呈。

李芳告诉本报记者,依托“大党建”“大思政”背景,深度挖掘交大百年红色基因,传承弘扬交大人爱国奋斗优秀精神品格,出版社联合交大学者,共策划推出思政类图书17种,包括《百年交大故事撷英》《三个世纪的跨越》《红色初心》《咫尺匠心》等,把党史学习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成效。为庆祝建党百年,弘扬交大先贤的精神和传统,还组织策划一批体现交大精神、讲述交大故事的优秀主题出版物。为了弘扬具有交大特质的科学家精神,围绕交大杰出科学家,策划“战略科学家系列”图书。联合钱学森图书馆,策划出版《钱学森画传》《听馆长讲钱学森》等8种图书,纪念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钱学森诞辰110周年。《钱学森画传》入选解放书单,其有声读物入选“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工程”。联合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挖掘孔海南团队洱海治理事迹,策划主题出版IP《洱海情》等。再如,由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黄庆桥撰写的《雪龙探极: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史》,是交大人对中国极地事业40年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历史意义的经验总结。

依托母校学科大平台,发挥“党建+”模式优势,携手共建聚合力。加强与上海交通大学相关部门、院系及校外机构党组织的共建沟通,挖掘优秀选题,搭建合作平台,在教材建设、学术著作出版等方面更好服务于双一流建设。与交大化学化工学院、航空航天学院、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图书馆、钱学森图书馆、埃森哲、中国银行徐汇支行等单位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促发展,持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营造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文化氛围。上海交大社党委结合各支部实际情况,以“我与群众面对面”“我为群众送温暖”“我是基层宣讲员”为主题,策划“学‘习’坊”午间沙龙主题系列活动,以较为轻松和民主的方式,每期一位主讲人分享出版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小技巧,提升工作效率。例如“熟悉编核完成操作流程,顺利通关项目结算”“会议营销你不得不知的二三事”“带你了解高大上的‘走出去’基金申报”等。2021年根据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开展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91次,在职党员人均参加主题党日活动达到12次。

今年3月初,李芳在全社职工大会上作全年工作部署时强调,2022年上海交大出版社着力围绕“强责任、抓质量、控风险、育人才、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党对出版工作、意识形态的全面领导,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全方位推进“人才强社、全面融入交大、融合出版转型、国际合作发展”四大主战略的实施,做到危中寻机,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