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1 直流电路部分
任务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3)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3)
1.1.1 电路(3)
1.1.2 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3)
1.2 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及功率(5)
1.2.1 电流(5)
1.2.2 电压(7)
1.2.3 功率(8)
1.3 电路的基本定律(9)
1.3.1 欧姆定律(9)
1.3.2 基尔霍夫定律(11)
1.4 电阻元件(15)
1.5 独立电源(16)
1.5.1 电压源(16)
1.5.2 电流源(18)
*1.6 受控源(20)
实训1 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及实测(21)
实训2 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测量(27)
实训3 电流的测量与分析(32)
思考与练习1(33)
任务2 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35)
2.1 电路的等效变换(35)
2.1.1 等效电路的一般概念(35)
2.1.2 电阻的串联等效变换(36)
2.1.3 电阻的并联等效变换(37)
2.1.4 电阻的混联(39)
2.2 星形电阻网络与三角形网络的等效变换(40)
2.2.1 电阻网络的星形(Y)连接与三角形(△)连接(40)
2.2.2 电阻网路的星形(Y)与三角形(Δ)连接之间的等效变换(41)
2.3 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42)
2.3.1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42)
2.3.2 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43)
2.3.3 有源支路的等效简化(44)
2.4 支路分析法(48)
2.4.1 支路电流法(48)
2.4.2 应用举例(49)
2.5 网孔分析法及回路分析法(49)
2.5.1 网孔分析法(49)
2.5.2 几个特殊问题的处理(51)
2.5.3 回路分析法(53)
2.6 节点分析法(54)
2.6.1 节点电压(54)
2.6.2 节点电压方程及一般形式(54)
2.6.3 应用举例(56)
2.6.4 特殊问题的处理(57)
2.7 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叠加定理(58)
2.7.1 叠加性(58)
2.7.2 叠加定理(59)
2.7.3 替代定理(置换定理)(61)
2.8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62)
2.8.1 戴维南定理(62)
2.8.2 诺顿定理及其应用(65)
2.9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66)
实训4 桥式电路的测量与分析(68)
实训5 多电源电路的测量与分析(70)
实训6 等效电路的构建与分析(71)
思考与练习2(74)
模块2 电路的暂稳态分析
任务3 动态元件及分析(85)
3.1 电容元件(85)
3.1.1 电容器概述(85)
3.1.2 电容元件(85)
3.1.3 电容的串联和并联(87)
3.2 电感元件(87)
3.2.1 电感线圈概述(87)
3.2.2 电感元件(88)
3.2.3 电感的串联和并联(89)
思考与练习3(89)
任务4 动态电路及其电路方程 (91)
4.1 动态电路的初始状态与初始条件(91)
4.2 动态电路的零输入响应(94)
4.3 动态电路的零状态响应(99)
4.4 动态电路的全响应(102)
4.5 一阶电路分析的三要素法(104)
实训7 一阶RC电路的测量与分析(108)
思考与练习4(110)
模块3 交流电路部分
任务5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115)
5.1 正弦交流电压与电流(115)
5.1.1 交流电路概述(115)
5.1.2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116)
5.1.3 相位差(117)
5.1.4 有效值(118)
5.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119)
5.2.1 复数及其表达式(119)
5.2.2 复数的运算(120)
5.2.3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120)
5.3 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121)
5.3.1 电路元件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121)
5.3.2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125)
5.4 阻抗和导纳(126)
5.4.1 阻抗(126)
5.4.2 导纳(128)
5.5 阻抗的串联和并联(130)
5.5.1 阻抗的串联(130)
5.5.2 阻抗的并联(131)
5.6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32)
5.6.1 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图分析法(132)
5.6.2 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134)
5.7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功率(136)
5.7.1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136)
5.7.2 无功功率(136)
5.7.3 视在功率(137)
5.7.4 功率三角形及功率因数(137)
5.8 功率因数的提高(138)
5.8.1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138)
5.8.2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138)
实训8 日光灯电路的装接测量与功率因数分析(139)
实训9 简单照明灯电路的装接(141)
实训10 一室一厅照明灯电路的设计与装接(142)
思考与练习5(143)
任务6 谐振电路 (147)
6.1 串联谐振电路(147)
6.1.1 串联谐振的条件和谐振频率(147)
6.1.2 串联谐振的特征(148)
6.1.3 串联谐振的特殊物理量(149)
6.1.4 串联谐振的应用(150)
6.2 并联谐振电路(151)
6.2.1 并联谐振的条件和谐振频率(151)
6.2.2 并联谐振的特征及应用(151)
思考与练习6(153)
任务7 含耦合电感的电路(154)
7.1 耦合电感元件(154)
7.1.1 互感(154)
7.1.2 耦合电感线圈的电压、电流关系(155)
7.1.3 互感线圈的同名端(156)
7.2 含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157)
7.2.1 耦合电感元件的串联(157)
7.2.2 耦合电感元件的并联(157)
7.2.3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互感消去法)(158)
7.3 理想变压器(160)
7.3.1 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模型(160)
7.3.2 理想变压器的特性(160)
实训11 变压器变比的测定(164)
思考与练习7(167)
任务8 三相电路(169)
8.1 三相电源(169)
8.1.1 三相对称电动势(169)
8.1.2 三相电源的联结(三相四线制电源)(171)
8.2 负载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174)
8.2.1 三相负载星形联结(174)
8.2.2 负载不对称的星形连接及中性线作用(177)
8.3 负载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路(180)
8.3.1 负载对称的三角形连接(180)
8.3.2 负载不对称的三角形连接(182)
8.4 三相电路的功率(182)
实训12 三相电路的测量(185)
思考与练习8(190)
附录A 电工常用仪表(193)
附录B 常用电工工具的名称及作用(197)
附录C 导线连接工艺要求(201)参考文献(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