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导航
作者:陈宪 石章强 王赟赟 等
字数:175千字
页数:
版次:B1Y1
定价:88.00
ISBN:978-7-313-30192-5
出版日期:2024/04
本书从历史变迁、区位空间、发展政策、产业体系等方面对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的主要城市进行了分析,讲述了中部城市崛起的中国意义。 本书还从城市的产业、园区、企业、文旅等角度,为中部城市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方法指引。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城市管理者、城市领域的研究者和对城市发展感兴趣的各界人士。
1.1中国城市的集聚发展002
1.2中国城市的集群发展007
第2章三晋大地的城市演进与发展015
2.1晋商带动山西城镇化体系的形成016
2.1.1交通城镇的崛起017
2.1.2矿业城镇的兴起018
2.1.3金融城镇的发展019
2.1.4消费城镇的繁荣020
2.2从“以商建城”到“以产设市”022
2.2.1工业化带动山西资源型城市的兴起022
2.2.2资源型城市的形成023
2.2.3资源城市亟须转型升级025
2.3立破结合,城镇体系再造三晋强市029
2.3.1强省会战略升级030
2.3.2资源型城市转型033
2.3.3县域消费品牌建设——以餐饮为例036
2.4“一主三副”的城市格局039
2.4.1太原: 强化太原都市圈,推动晋中城市
集群发展040
2.4.2大同: 促进区域合作,立足“枢纽”定位042
2.4.3长治: 向东开放,融入中原城市群的
区域次中心城市045
2.4.4临汾: 发展枢纽经济,建设陆港城市047
第3章皖江两岸异军突起的城市052
3.1安徽: 10年沉潜,蔚然起势052
3.2合肥: 风投之城,“赌运”亨通059
3.2.1创新之都061
3.2.2“次次押对的赌城”063
3.2.3合肥的可借鉴之处065
3.3芜湖: 触底反弹,WUHOO起飞067
3.3.1痛定思痛,创建“1%工作法”068
3.3.2体量不大,实力很强070
3.3.3工业立市,强企强城072
3.3.4创新迭出,体制长青075
3.4滁州: 黑马之城,极速追赶076
3.4.1普查发现的巨大黑马076
3.4.2对接大江北,建设新滁州078
3.4.3依托资源建设光伏全产业链080
3.5安庆: 宜城宜业,绝地反击082
3.5.1魄力十足“自曝家丑”082
3.5.2洒扫庭除,外联老乡,广纳英才084
3.5.3不仅“活”人,还要“活”财086
第4章赣鄱流域绽放“五朵金花”089
4.1边缘化的千年强省090
4.1.1曾经的国家经济命脉090
4.1.2长期的人文昌盛之都094
4.1.3区位上的东南形胜之地095
4.2“强省会”战略赋能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096
4.2.1“强省会”的方向未曾改变096
4.2.2强省会已成为中西部相对落后省份的
现实选择096
4.2.3强省会的底层逻辑: 做强而非做大098
4.2.4强南昌以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099
4.3从强省会再到“五朵金花”100
4.3.1江西省产业布局的空间特征100
4.3.2“1+4”五朵金花——南昌为核,环赣
四极101
4.4赣鄱流域“五朵金花”并蒂开103
4.4.1“南昌+赣江新区”双核驱动103
4.4.2赣州打造省域副中心113
4.4.3九江培育生态经济高地117
4.4.4宜春铸造文旅经济品牌120
4.4.5上饶承接浙江产业转移124
第5章中原古都再奏发展“交响曲”129
5.1有历史温度的中原大地129
5.1.1自然地理129
5.1.2历史渊源130
5.1.3发展格局132
5.2从大省会到古都双核140
5.2.1中原城市群战略凸显郑州中心城市地位141
5.2.2多个副中心共同推动下的中原城市群142
5.2.3古都双核成为河南省发展的重要动力142
5.3火车拉来的中原大城144
5.3.1火车拉来的交通枢纽144
5.3.2背靠腹地的中原大城146
5.3.3正在崛起的工业城市148
5.4影响未来人口集聚的牡丹花城149
5.4.1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的龙头149
5.4.2历史名气大于现实的古都151
5.4.3生态资源丰富的北方“水城”156
5.4.4影响人才集聚的未来节点157
5.5古城的微光158
5.5.1钢铁支撑的豫北古城158
5.5.2借势而为的八朝古都164
第6章大武汉支撑中部强省的半壁江山168
6.1从“湖北新政”走出来的大武汉169
6.1.1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169
6.1.2张之洞推动中部第一次崛起170
6.2从“大武汉”到“一主两副”173
6.2.1武汉:“1+8”城市圈的失与得173
6.2.2襄阳: 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176
6.2.3宜昌: 从大城市向特大城市跨越178
6.3城市集群打造湖北经济发展“黄金三角”180
6.4武汉都市圈: 武鄂黄黄走向同城一体化183
6.4.1武汉: 打造都市圈的两大抓手183
6.4.2鄂州: 打造中国“孟菲斯”187
6.4.3黄冈: 打造武汉东部生态文旅城189
6.4.4黄石: 承接武汉产业转移190第7章长株潭都市圈引爆湖湘城市发展193
7.1三湘大地的“人”与“城”195
7.1.1环而不闭的三山四水之地195
7.1.2历史机遇带来的兴盛197
7.1.3“霸蛮”托起的城市灵魂199
7.2从长株潭到多点开花的城市发展201
7.2.1长株潭一体化201
7.2.2从“五区一廊”到“3+5”城市群204
7.2.3从都市圈到深度集群发展206
7.3长株潭都市圈的战略升级和聚焦突围208
7.3.1三城交会的地理空间布局208
7.3.2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高地209
7.3.3网红文旅奏响文化凯歌216
7.3.4以“3+5”为主导的城市集群217
7.4长株潭都市圈引爆湖湘大地219
7.4.1长沙: 超级网红城市和全球工程机械
之都221
7.4.2株洲: 轨道交通动力装备之城225
7.4.3湘潭: 机电轻工基地229
7.4.4岳阳: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和
省域副中心232
7.4.5衡阳: 产业转移桥头堡和省域副中心235第8章中部城市崛起的中国意义241
8.1中部城市崛起的中国呼唤241
8.1.1东西联动发展的连接纽带241
8.1.2联通南北的重要纽带242
8.1.3贯穿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考量245
8.1.4“一带一路”产业转移的承接分流246
8.1.5内外双循环的枢纽节点247
8.2产业是中部崛起的动力来源250
8.2.1先进制造业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基本盘250
8.2.2现代服务业促进新消费分级和新业态
创新251
8.2.3新型农业带动乡村振兴和农文旅升级252
8.3园区是中部崛起的支撑载体253
8.3.1经开区和高新区形成工业聚集253
8.3.2新城新区打通产消城一体化254
8.3.3度假区、景区和农业园区带动文旅农餐食255
8.4品牌是中部崛起的超级IP256
8.4.1产业品牌是“路子”257
8.4.2城市品牌是“面子”258
8.4.3园区品牌是“里子”259
8.4.4企业品牌是“旗子”260
8.4.5文旅品牌是“调子”262
8.5中部城市正在崛起263
8.5.1引爆省会263
8.5.2打造副中心264
8.5.3搞活县域经济266
索引269
后记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