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1
1.1研究的缘起与选题的意义1
1.2文献综述4
1.2.1从研究内容上看4
1.2.2从理论视角上看8
1.2.3对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研究的评价11
1.3研究设计11
1.3.1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12
1.3.2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4
1.3.3基本概念及具体化15
1.4调研基地概况22
1.4.1C村简况23
1.4.2D村简况26
第2章传统时期中国农村的农民合作与农村基层社会组织28
2.1传统时期稳定的制度28
2.1.1小农经济的绵延28
2.1.2“双轨政治”与“限制型”的民间组织管理制度31
2.1.3传统村落家族文化36
2.2传统时期的农民认同37
2.2.1传统时期社会关系的性质与模式37
2.2.2特殊主义的人际信任与关系运作40
2.2.3自然的互惠规范与人情42
2.3传统时期农民的公私观与农村利益整合45
2.3.1公私相对、有公有私45
2.3.2村落共同体利益及乡绅的作用47
2.4传统时期的农民合作与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发展50
2.4.1传统农民的“善分”与“善合”50
2.4.2邻里互助52
2.4.3宗族组织下的农民合作54
2.4.4其他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56
第3章再分配时期中国农村的农民合作与农村基层社会组织60
3.1再分配时期重建的制度61
3.1.1集体经济的涤荡61
3.1.2集权政治与“禁止型”的民间组织管理制度67
3.1.3主流的意识形态与“潜流的”传统文化71
3.2再分配时期的农民认同74
3.2.1再分配时期的社会关系74
3.2.2残缺的人际信任与脆弱的制度信任77
3.2.3强制的“互惠”与作为补充的人情79
3.3再分配时期农民的利益观与农村利益整合80
3.3.1崇公抑私、公私模糊80
3.3.2农民利益的获得及干部的作用83
3.4再分配时期的农民合作与农村基层组织87
3.4.1国家主导下的农民合作与组织变迁87
3.4.2民间自发的农民合作105
3.5农民的不合作与公社的解体107
3.5.1合作化和公社化运动中的农民不合作109
3.5.2公社的困窘与终结113
第4章转型时期中国农村的农民合作与农村基层社会组织118
4.1转型时期转型的制度118
4.1.1市场经济的兴起119
4.1.2“乡政村治”与“控制型”社会组织管理体制123
4.1.3传统文化的部分复兴与经济话语霸权的兴起129
4.2转型时期的农民认同132
4.2.1转型时期社会关系的变化132
4.2.2信任危机的隐忧135
4.2.3互惠规范的理性化与人情的异化136
4.3转型时期农民的利益观与农村利益整合138
4.3.1强私弱公、公私分明138
4.3.2村庄利益整合及精英的作用139
4.4转型时期的农民合作难149
4.4.1邻里互助:从恢复到陷入困境150
4.4.2集体合作:公共物品需求与弱组织化的矛盾156
4.5转型时期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农民合作的希望161
4.5.1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兴起的背景162
4.5.2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类型164
4.5.3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165
4.5.4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现状167
4.5.5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特点180
第5章促进农民合作与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183
5.1农民合作与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概括183
5.2农民合作与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逻辑186
5.2.1农民合作的条件187
5.2.2启动农民合作189
5.2.3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生长机制190
5.3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机遇与原则193
5.3.1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机遇193
5.3.2发展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基本原则195
5.4培育和发展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对策建议198
5.4.1完善制度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198
5.4.2培育农民认同,构筑扎实的社会基础204
5.4.3端正公私观念,实现和谐的利益整合207
第6章讨论与思考211
6.1基于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国家与社会关系211
6.2多元主体共治: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216
参考文献222
索引239
后记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