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1
第一章“社会剖析”范式的产生31
第一节竞争的场域——中国社会性质大讨论与新的文学原则的确立31
第二节茅盾的转变: 从“写实主义”到“现实主义”44
第三节学术的转型: 左翼文学的形成56
第二章从都市走向乡土70
第一节问题小说《倪焕之》: 乡土问题的尝试70
第二节从《子夜》到“农村三部曲”: 全面把握中国社会形态的努力82
第三节《霜叶红似二月花》: 乡土社会的崩溃及其重建的失败94
第三章在“社会剖析”的道路上108
第一节吴组缃: 从唯美到现实108
第二节沙汀: 从一隅到大地123
第三节艾芜: 从边地到中心138
第四章“社会剖析”范式的文学史影响149
第一节“社会剖析”范式和“现实主义”原则149
第二节整体全景的描述:“史诗性”的追求160
第三节具体生活的开掘: 现实主义的“深度”显现172
结语186
附录194
参考文献201
索引209
后记219